脾俞穴穴位位置怎么找?脾俞穴的准确位置图解卑俞脾俞穴在哪

2018-02-23 穴位图解
    脾俞穴Pǐshù(BL20)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,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,常用于治疗胃溃疡、胃炎、胃痉挛、神经性呕吐、肠炎等。脾俞穴正是一个健脾的要穴,不仅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,还能促进脾的运化功能。
脾俞穴的穴位位置图

怎么找脾俞穴位的准确位置图

    1.脾俞是十一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,肚脐对应的是第二腰椎,向上再摸三个椎体,下面旁开两指,不用太准,大概就行了。
    2.找到两侧肩胛骨下角,往中间划水平线,相对的是第七胸椎,然后下属四个椎体左右旁开1.5寸是脾俞,然后相对下移一椎体是胃俞
    3.坐位,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,向下数4个椎体(第11胸椎),引一垂线,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,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,按压有酸胀感。

脾俞穴的按摩方法

    刺法:向内斜刺0.5~0.8寸。不可深刺,以免伤及肾脏,导致腰部疼痛加剧或腰肌强直,尿血,尿液外溢而继发感染等症。
    灸法:悬灸法:患者全身放松,坐位或卧位。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,距离皮肤约2~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,一般每次灸10~15分钟,两侧交替进行,以局部潮红为度。每周灸治2~3次。
    按摩法:以手指指腹或指节按压,并做圈状按摩。患者取舒适卧位,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患者的脾俞穴上,逐渐用力下压,按而揉之,使患处产生酸、麻、 胀、重的感觉。再用擦法,即来回摩擦穴位,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深透,以皮肤潮红为度。如此反复操作5~10分钟,每日或隔日1次。

脾腧穴的作用

    健脾利湿,和胃益气。脾俞主管胰腺,与胰岛素的分泌有关。如果时常感到口渴、全身无力、容易疲劳、食欲不振等情况时,可以按摩本穴加以缓解。此外,脾俞有健脾和胃之效,对于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、十二指肠溃疡、腹胀、黄疸、呕吐、腹泻等脾胃不适造成的症状也有不错的疗效。

脾俞穴位位置图

脾俞穴穴位解剖

   在背阔肌,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;有第11肋间和肋下动、静脉后支;布有第11、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,深层为第11、第12胸神经后支肌支。

按摩脾俞穴位的作用

1、缓解治疗消化性溃疡、脘腹胀痛、 胃下垂、胃炎、胃出血、消化不良、泄泻、痢疾、肝炎等。
2、缓解治疗胸胁支满、呕吐噎膈、便血、带下、糖尿病、贫血、月经不调、肾炎等。

脾俞穴的准确位置图

脾俞穴治疗虚证哮喘

主要穴位肺俞穴、膏肓穴、肾俞穴、太渊穴、太溪穴、足三里穴、定喘穴
配伍穴位:配气海穴、脾俞穴,治疗肺气不足;配关元穴,治疗肺肾两虚;配天突穴,治疗喘甚。

脾俞穴慢性泄泻

主要穴位天枢穴大肠俞穴、足三里穴、三阴交
配伍穴位:配脾俞穴、太白穴,治疗脾胃虚弱;配期门穴、太冲穴,治疗肝气郁滞;配肾俞穴命门穴、关元穴,治疗肾阳虚衰;配公孙穴,治疗腹胀;

脾俞穴临床运用

   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溃疡、胃炎、胃痉挛、神经性呕吐、肠炎等。配中脘、三阴交、足三里主治呕吐;配胃俞、中脘、章门、足三里、关元俞主治泄泻;配肾俞、三阴交主治消渴。

    1.眼肌型重症肌无力

   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以眼睑下垂、复视、眼球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。中医认为,眼睑属脾胃,司开合;若脾胃气虚可致眼睑下垂不举;瞳仁属肾,肾主藏精,肝开窍于目,肝主藏血,肝俞不足,则精血不能上注于目,则出现复视、眼球活动受限等。故临床常选用脾俞、肝俞、肾俞等穴,采用针刺或隔姜灸等方法,起到调补肝脾肾、升阳举陷之功效。

    2.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

    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包括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妇女,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、身长缩短、驼背、骨折等。中医认为,肾为先天之本,主骨藏精,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若脾虚可导致肾虚及骨髓空虚乏力,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发生。临床常采用针刺或脾俞、肾俞穴穴位埋线的方法,起到补益脾肾、益精填髓之作用。

脾俞穴的准确位置图

脾腧穴穴位解析

     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。
    〖名解〗脾,脾脏也。俞,输也。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。
    〖气血特征〗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。
    〖运行规律〗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,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。
    〖功能作用〗外散脾脏之热。
    〖治法〗寒则补之灸之,热则泻之。
    配合穴位治疗
    1.配足三里、支沟,用于腹胀、便秘。
    2.配胃俞、膀胱俞,用于消化不良。
阅读 182
79